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却可能很少去对自己的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过程进行过仔细的思考。今天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理论——学习动机理论中的自我价值理论。
它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科温顿提出来的,属于认知主义的动机理论之一。该理论关注人们如何评估自身价值,认为个体将自我接受作为最优先的追求,当自己的自我价值受到威胁时,个体将竭力维护,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正面自我形象的倾向就是自我价值动机。
自我价值理论在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学生趋向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可以将学生分为,高驱低避型,低驱高避型,高驱高避型,低驱低避型。
本图来源于网络
1.高驱高避型,也叫隐讳学习者,过度努力者
这类学生既非常想要成功又非常害怕失败,他们渴望成功带来的荣誉和喜悦,又害怕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这类学生往往自己非常努力又刻意掩饰自己的努力。他们一方面在私下里努力读书,但是在同学或者朋友面前又表现贪玩不在乎成绩。这种学生我们也经常见到对吧,特别是每次大考前,有些同学在班级里奋笔疾书努力复习,有些人却怂恿他们出去玩或者打游戏,“玩什么玩,不就是一场考试嘛”,然而他们回家后自己却复习到深夜。等考试出来后,考得好他们也许就会说,“哎呀,没什么啦”显得自己很聪明;如果考不好,他们就会找借口说“哎呀,我这次都没怎么复习”。这种欠揍的情形是不是有些“学霸”们经常干的事,我现在终于明白了;
其实这种学生也没什么不好,就是有一点可能需要注意,也许在过度追求成功的同时又害怕自己失败,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特别是在设定的目标过高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可以合理设置自己的目标,努力去争取实现目标,又不会过度担心失败所带来的后果,很多都是自己虚构想象的;
2.高驱低避型,也叫成功定向者,成功定向者
当第一类学生不要过度避免失败后就成为了第二类型的高驱低避者,这也是我认为是最完美的类型了,此类学生就是孔夫子说的“乐知者”了,为了知识而求知识,他们的学习动机就来自于内部动机,古往今来很多的科学家都是这种类型的,为科学献身,为知识献身,为祖国献身,我们可以都努力这种类型的靠拢。
3.低驱高避型,也叫避免失败者
此类学生更看重逃避失败而非期望成功。他们会给可能的失败找借口,不想承担责任,经常是往外部找原因(比如怪考试难,怪老师,怪自己没睡好等);
这种学生要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动机,如果内部动机没有的话,可以尝试先从自我提高内驱力或者附属内驱力找动机,增加他们的信心;同时引导合理对自己的失败归因,既要找外部原因,也要找内部原因,尽量往前两种靠拢。
4.低驱低避型,也叫避免接受者
这类学生我认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尤其是我们每个班级每次考试的最后几名的,他们不奢望成功,对失败也不感到丝毫恐惧或者羞愧。谨防“习得性无助”,有些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这类学生可以先从简单的树立信心开始,慢慢引导!